石鑫华视觉 发表于 2013-5-3 19:49:21

高科技电影的技术梦

《钢铁侠3》电影海报    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日前落下帷幕,电影与科技是该次电影节的主要话题。好莱坞是高科技电影的摇篮,正在热映的《钢铁侠3》就是这个梦工厂用高科技打造的又一个梦。    高科技电影已经成为众多电影形式的先导。在奥斯卡等众多颁奖典礼上,高科技制作已经成为独立的参考因素用于影片评审,评委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影片的高科技制作上也表明了其对高科技电影发展的重视。关键是,高科技制作逐渐成为影片巨大的看点和卖点,人们在茶余饭后回味新鲜故事的同时,影视特效以及相关的高科技制作也成了谈论的热门话题。可以说,高科技让电影更精彩。
    现状:我国高科技电影步步高升    数字电影制作,使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数字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电影制作的观念,使电影的制作和想象超越了物质、技术思维。它正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电影观念。    中国的数字电影已经早早启程。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副主任朱梁介绍说:“从制作方面来讲,早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很多中国电影导演就开始尝试用数字非线性技术剪辑电影,这个是比较早的用胶片转成磁带的形式,这是刚开始的第一步。”    到90年代后期,电影尝试用数字特效,笔者了解到,在这段发展时期中,中影集团投资2个亿的资金成立了中影后期制作公司,上影也成立了上影数字制作公司,形成了一南一北两大数字技术特效制作基地。    朱梁告诉笔者:“到21世纪,随着中国电影商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很多导演和制作发挥本国资源做出了一大批很成功的商业电影,像张艺谋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吴宇森的《赤壁》,冯小刚的《夜宴》等等,这些都是数字特效技术辅助电影故事叙述的例子。现在,数字特效在电影当中的应用已经更加成熟和自如,比如《画皮》《泰囧》等影片。”    瓶颈:技术投入不合比例
    如今的数字电影的制作手段已经使观众“视觉疲劳”,需要更吸引眼球的制作来挑动观众的神经。但是我国的数字电影制作任然比较“青涩”,那么,我国数字电影发展的瓶颈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朱梁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的生产关系没有理顺,大部分的制作经费被用在导演和演员的酬劳、前期制景上面,在制作方面,尤其是在技术投入方面是非常不符合比例的。”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硕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给出了相似的见解:“现在,中国电影的产业成熟度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我们现在一部电影的平均成本在7000万元人民币左右,通常一部英国的片子平均成本能达到1亿元人民币,美国一部片子的平均成本在3000万美元,一般一部商业大片能达到十几个亿元人民币。所以,只有当影片达到相当规模时,它才有相当的经费用于制作环节。”    中国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学博士姚睿在采访中提到了人才缺乏的问题:“中国电影缺少比较有创意的统筹者以及兼制,或者是特效导演。我们的很多从业人员都从事的是具体工作的,做不了决策统筹或者是创意的工作。而这个统筹者需要有相当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经验。”资金和人才是制约数字电影发展的两大掣肘。    差距:原创开发软件能力滞后
    目前,中国电影制作科技水平与国际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朱梁认为:“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第一是影片的规模投入,这体现在演员阵容、资金投入、社会资源的调用上。实际上,这里面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商业回报与市场运营,市场有多大回报才有多大产能。市场大了,产能自然会大,规模投入自然会多。”    另外,质量问题也是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水平上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单从发行放映方面来讲,我国数字荧幕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在放映质量上却没有得到严格的监督监管,导致很多电影放映质量不尽如人意。总的来讲,无论是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质量与国际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朱梁还强调:“第三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原创开发的引领还很欠缺。我们基本上都是拿现成的软件进行制作,不管是三维软件、特效软件还是剪辑软件,所有的软件几乎都是进口的,我们自己原创开发软件的能力是严重滞后的。”    中国数字电影制作尚且存在诸多的问题,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呢?朱梁认为:“要追赶好莱坞,就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极端重要的。第二点是深度广度开发方面,应该多加投入,不管是国家政策力度支持方面还是企业的投入。第三点就是人才的培养。” 刘军同样把视角放在人才培养的方面,“学校应当打破原有学校的专业分割,打破互相隔绝的形态,实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去年,国家在进行专业目录调整的时候,特批了数字技术与艺术为核心的新媒体专业。由北师大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招收21名高级人才,这些学生从大二开始在这三所学校各呆一年,分别进行不同专业内容的学习,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    未来: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有很多人说高科技引入电影打破了传统的电影模式,人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影片的高科技制作上,而忽略了对影片内容和情节的理解。数字电影是否给电影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呢?尤其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考虑。    刘军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影片注重的方面不一样,有的是要有主题的深度,有的是要有思想性,有的是要有想象力,有的是要有新鲜感。高科技技术赋予了我们全新的可能性。我们看到的电影还可以做出原来不敢想的东西,人可以到太空上去,山峰都能够漂浮在空中,人能够骑着恐龙鸟,这些都是想象力在翱翔。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技术不是万能药。”   ■技术纵览
   数字虚拟摄影机技术    《阿凡达》是一部科幻电影,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该片有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供观众选择。影片的预算超过5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预算金额最高的电影。    对于《阿凡达》的制作主要依赖于卡梅隆提出的数字虚拟摄影机技术。姚睿解析了数字虚拟摄影技术的原理:“数字虚拟摄影机技术,它的意思是把人脸上以及人物身上打上动作捕捉点,贴上跟踪点的人物在摄影机前表演,电脑将各个动作位点(包括各个关节)的运动信息捕捉好,制作出一个三维模型。像影片中纳威人,都是找真人表演后制作出来的。”    Matt Painting
    《阿凡达》中的虚拟星球则是使用了Matt Painting技术,俗称数字绘景技术。姚睿说:“像影片中的全景,导演会到外景地采风,做一个视觉的参考,然后把这些人类的想象给超现实化,然后请数字绘景师运用相关的制作软件画出来。”运用Matt Painting画出来的图像要比3D制作更加逼真,人类的一些动作细节依靠Matt Painting可以准确地辨认出。    动作控制系统
    《铁甲钢拳》是一部由梦工厂影业制作的科幻电影。该片围绕未来世界的机器人拳击比赛,讲述了一个饱含动作、梦想与亲情的励志故事。    影片中机器人的场面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姚睿说:“影片使用了两套设备,一个是数字虚拟摄影机 ,另一个是动作控制机,动作控制机它是一套摇臂轨道系统。动作控制机是用来拍摄运动镜头的,首先你要精准的设定好第一个入点,随之设定好运动过程中的各个位点,最后设定末位点。动作控制机可以依据设定的位点拟定出运动的轨迹,使初位点和末位点之间的位移不变。遇到复杂的场面调度,动作控制机就派上用场了,它可以保证每次运动拥有同样的运动轨迹,同时每次对动作的捕捉都精准到位。”    如果是人手动控制,每次的拍摄势必会存在微小的偏差,而动作控制机则可以保证两次运动轨迹一模一样。在影片当中,机器人的打斗场面就是由动作控制机拍摄完成的。至于人满为患的拳击场面则是后期观众场面同机器人的打斗场面合成的。

yuyeling 发表于 2013-5-4 00:14:42

支持石鑫华视觉,支持机器视觉论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科技电影的技术梦

LabVIEW HALCON图像处理入门教程(24.09)
石鑫华机器视觉与LabVIEW Vision图像处理PDF+视频教程11种全套
《LabVIEW Vision函数实例详解2020-2024》教程-NI Vision所有函数使用方法介绍,基于NI VISION2020,兼容VDM21/22/23/24